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app下载安装官方免费下载_365体育投注软件下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国内外发展形势作出的科学决策,也是当前财政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广东是经济大省、财政大省,在全国大局中地位重要,广东财政部门将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稳定全省宏观经济大盘的责任担当,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以财政工作的“四稳四进”,努力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稳字当头,聚力保持财政工作的四个“稳”
财政收入运行保持“稳”。坚持系统筹划,确保收入平稳运行。一是依法依规“做大增量”。提升协同治税水平,推动做好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促进税收收入增收,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二是持之以恒“盘活存量”。大力推进盘活矿产、海域等自然资源和行政事业单位闲置、低效房产物业等政府资产,不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三是掌握主动“把握变量”。密切跟进经济运行、疫情情况等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强化收入形势的分析研判,有针对性推出相关措施,促进财政运行更稳健、更可持续。
财政支出强度保持“稳”。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确保财政支出既有力度、又有精度,并充分兼顾可持续性。一方面,管好用好地方政府新增债券。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提早谋划储备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创新机制推动债券规范管理和加快支出使用,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发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另一方面,注重集中财力办大事。全力保障广东省“1+1+9”工作部署,突出支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聚焦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重点增强对科技攻关、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发展、现代农业和“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的财力保障。
财政风险防控保持“稳”。坚持把防范化解地方财政运行风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紧抓好。一是守住债务风险底线。2021年,中央选定广东作为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省份之一。在财政部指导下,2021年底全省存量隐性债务已如期实现“清零”。今年,将进一步健全防范化解风险长效机制,扎实完成隐性债务清零“扫尾”核查工作。二是守住“三保”保障底线。加强对“三保”执行监控和监督力度,在全省86个县全面设立“三保”专户,建立财力可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和民生政策清单管理制度,抑制不合理增支冲动。三是守住财政运行底线。依托数字财政系统,加强财政运行监控和风险评估,提前发现苗头问题和风险隐患,采取措施限制不合理支出,加强收入真实性管理,确保不留下“硬缺口”。
财经秩序执行保持“稳”。坚持把严守财经纪律作为工作底线,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监督问责。一是强化主体责任。加强财政管理,规范预算收支行为,从严落实财经纪律,坚决制止违规使用财政资金、财务造假、违规建设楼堂馆所、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二是强化末端落实。加强省级对市县财政的业务指导和监督问责,全面掌握地方财政运行真实情况,找准“病根”、精准“用药”,推动地方财政部门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三是强化上下联动。树牢“全省一盘棋”的意识,推动国家和广东省重大财税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到位,确保政令畅通、落地见效。
奋力稳中求进,努力实现财政工作的四个“进”
落实新的减税降费体现“进”。坚决按中央要求抓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精准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同时实施助企纾困的一揽子财政政策。一是降成本。实施惠企补贴,统筹实施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精准帮助企业减负。二是扩需求。支持各市定向发放消费券、服务券等惠民补贴,精准帮扶受疫情影响严重、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三是促增长。发挥财政引导示范作用,优化实施“小升规”政策,通过奖补等方式促进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
加大力度下沉财力体现“进”。围绕打造“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力度,优化转移支付政策,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财力和制度支撑。一方面,坚持促协调,差异化支持“一核一带一区”。对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核心区,主要是通过财税政策、新增债券等方式支持重点平台和项目建设。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区,统筹优化财政省直管县制度和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资金资源倾斜支持。另一方面,坚持补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省对下转移支付保持“只增不减”基础上,针对欠发达地区在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突出短板指标,加大力度支持解决。特别是5年将新增210亿元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着力办好老区苏区人民群众“喝好水、走好路、读好书”等民生实事。
长期坚持过紧日子体现“进”。始终贯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理念,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一方面,切实做到“该减的减下去,该压的压下来”。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压缩会议费、培训费等,2022年省级预算安排省级行政经费下降6.4%,省级部门预算“三公”经费下降5%。另一方面,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用好“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三把绩效利剑”,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坚决压减不必要低效开支。
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体现“进”。牢牢抓住改革“关键一招”,深化财政领域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纵深推动预算管理改革落实。推动市县建立大事要事财政保障机制,实施省对市县财政预算安排审核机制,完善预算和绩效一体化管理,优化全省财政“一盘棋”机制。二是持续深化数字财政系统应用。立足“系统统建、数据共享、赋能提效”的要求,持续推进系统优化升级,增强大数据分析应用,继续推进“粤财扶助”平台建设,切实发挥数字财政对提升地方财政治理的支撑作用。三是创新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资源资产的统筹整合,在用好财政出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省级重大项目筹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