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来工作成效及2022年工作回顾
(一)五年来主要工作成效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工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突出制造业当家,全力稳住工业经济大盘,扎实推动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规模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占GDP比重超三分之一,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四成,还贡献近四成的税收,吸纳超三成的就业人口。规上工业企业数、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单位数、民营经济增加值、数字经济规模、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数量、5G基站数、5G用户规模等均居全国第一。2016年至2021年,我省连续6年获得“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的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5年来,主要工作成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初在两个月内迅速实现5类关键防疫物资生产“零的突破”,在半年内8类防疫物资国家调运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按时保质完成中央支援香港抗疫的医疗物资供应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筑牢织密工业企业防疫屏障,超常规解决受疫情影响产业链不稳、供应链受阻等问题。
二是高层级统筹指挥制造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制定出台“制造业十九条”等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高质量建设战略性产业集群。建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的“链长制”,培育发展十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个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形成8个超万亿元级的集群。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取得重大进展。
四是高标准促进发展质量效益提升。获批建设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全国领先。累计推动超5.3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超2.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7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2021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约为全国工业能耗强度的一半。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7家。深圳等5市进入全国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
五是高水平强化企业培育服务。五年来累计支持120万家次企业获得融资超3万亿元。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2世界500强,24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2中国500强。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0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730家。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超6.6万家,稳居各省(区、市)首位。
六是高效益推动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建成95个省产业园,位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77个省产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合计占所在地级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四成,税收合计占比接近七成。2021年在珠海等7市谋划布局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各区域正在加速多元化和融合式发展。
(二)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全省工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应对超预期国内外因素冲击,全力以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勇挑工业稳增长重担,全省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2年1—11月,全省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规上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将近50%,经济“压舱石”作用持续显现,为全省稳住经济大盘作出了工信努力和贡献,为我省坚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创造了良好条件。
1.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统一全省工信系统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的意志和行动。按照省委统一安排,认真研究谋划推进“制造业当家”,起草《坚持制造业当家 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专题调研报告》,提出有关政策文件建议,并上报省委、省政府。
2. 持续发力千方百计“稳增长”“保企业”,进一步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一是制定实施稳增长系列政策。制定实施“稳工业32条”“助企25条”“稳经济131条”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市相应出台很有力度的纾困解难、扩产增效等政策措施。二是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王曦常委、副省长每月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每季度召开全省调度会督促指导。建立完善“2+6”省市会商机制,分批开展多地市稳增长督导服务,建立296家龙头工业企业省市联合服务机制,省市合力稳增长。三是持续狠抓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1—11月珠海、惠州、云浮、深圳市工业投资分别增长62.7%、45.7%、33.8%、22.5%,阳江、湛江、珠海、深圳市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36%、17.1%、14.1%、12.2%。四是狠抓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建立“省市联动、分级负责”机制,采取“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揭阳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建成投产,湛江巴斯夫一体化基地项目、惠州埃克森美孚乙烯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五是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制定《支持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实施方案》,新认定19个特色产业园,省市合力加快推进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六是认真做好企业梯度培育。47家企业入选国家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447家企业入选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为8373家次专精特新企业新增融资546.8亿元,预计推动近1万家企业“小升规”。七是保障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建成广东省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诉求办结满意率98%以上。深入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至2022年底全部完成化解。组织第六届“创客广东”大赛,获“创客中国”大赛全国总决赛企业组第一名,实现企业组最高奖项“零的突破”。
3. 持续发力“新经济”“新赛道”,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一是深入培育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持续完善省市联动协调机制,评估及修订“战略性产业集群‘1+20’政策文件”,组织开展“1+9”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调研并制订“1+N”专项政策包。累计为8.11万家次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项目)新增融资1.15万亿元。实施汽车等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汽车产业实现了超万亿元产值;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的37.4%。二是大力推动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加快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四梁八柱”,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得到国家充分肯定。印发实施《广东省硅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大力招引硅能源龙头企业。三是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成立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指引性文件《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广州市和深圳市出台地方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积极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汕头市成功召开。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预计全年新增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1—11月,全省新建5G基站5.87万座,超额完成全年建设目标。四是不断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升级国家中心,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累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4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标杆”,33家企业获得第七届广东省质量奖,建有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8个。五是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组织评选2021年度广东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31个,成功举办第十一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数量质量双双提升。六是稳妥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动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编制《广东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下降7.1%。
4. 切实增强维护产业安全能力,进一步塑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格局。一是不断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管。组织15个重点地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落实民爆物品生产销售环节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韶关市、清远市全力做好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汛期民爆物品生产保障。二是无线电安全保障展现新作为。省政府决定建立广东省无线电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反无人机设备等专项治理,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和16场重要考试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广州、汕头、湛江、惠州、中山、东莞等市在保障企业用频需求和督查执法方面成效明显。三是统筹推进企业信息安全工作。联合组建企业安全组和技术保障组工作专班,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全保障任务。四是有效缓解汽车芯片“卡脖子”问题。印发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工程实施方案,推动芯片战略储备中心与电子元器件国际交易中心获批建设。
5. “三个坚定不移”抗击疫情,进一步创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良好条件。一是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推动广东成为全国拥有2款不同路线新冠病毒疫苗的两个省(市)之一。完成香港特区政府累计提出的七批次医疗物资需求,得到中央领导、工信部及香港特区政府的高度肯定。国家“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实行后,及时转变全力推动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等重点医疗物资扩能增产,省内抗原检测试剂获批企业增至6家。二是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迅速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协同机制,协调解决企业6600多项问题,发放6000多张通行证,工作获得省部领导充分肯定。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东莞等市主动对接企业,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物流交通等困难。三是全力指导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第一时间会同有关部门组建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专班,重点围绕工业企业和园区“预防机制建立”和“保供稳链”开展工作。
6.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注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红色动能”。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全省工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二是持之以恒抓好正风肃纪反腐工作。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开展违纪问责,加强对资金、项目、政策和资源等领域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三是积极配合省委第三巡视组开展巡视工作,及时完成巡视组反馈需立行立改问题的整改落实。四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信干部队伍。强化政治引领,引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鼓励干部交流锻炼。五是扎实做好工信领域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围绕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在国家和省内外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配合做好“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等专题活动。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考虑久发365电子游戏网址多少_365app下载安装官方免费下载_365体育投注软件下载
奋进新征程,全省工信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工作全局,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制造业当家,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聚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加快广东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
2023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聚焦工业稳增长,把稳住工业经济作为进一步夯实制造业当家基础的重要抓手。一是强化运行调度。完善工业经济运行“2+6”会商机制,定期调度工业经济运行。二是抓存量和增量促进企业达产增产。推动2023年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稳”,确保惠州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按期投产。在有条件的地市因地制宜发展硅能源产业。三是抓“小升规”。抓好“小升规”奖励措施落实,提高“小升规”积极性,2023年要推动7000家以上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四是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推动组建省制造业投资引导基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推进实施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工程。深入实施核心软件攻关工程,筹备召开首届中国工业软件生态大会。
(二)聚焦制造业当家“大产业”,把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作为锻造制造业“顶梁柱”的重要抓手。一是抓紧谋划落实制造业当家产业发展培育。提质壮大现有的8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再打造若干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培育若干五千亿级新增长引擎。分门别类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行动。二是着力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大力支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共性技术攻关,高质量培育60家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企业技术中心。三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推广企业首席数据官,继续开展“百城千屏”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活动,办好2023年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推动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加快城镇和农村5G网络深度建设,支持广州、深圳、佛山、清远“千兆城市”建设。四是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广东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五是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建立健全储能产业支持体系,加快产业布局、科技攻关,加快推动风电、光伏、储能电池等项目建设。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等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六是提升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办好第十二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及广东工业设计展等活动,新建设30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培育15家以上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三)聚焦制造业当家“大平台”,把打造产业转移平台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打造符合产业生态要求的升级版产业园区。对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移园等平台进行全面梳理,强化园区动态管理,提升一批、整合一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型、支撑型的“万亩千亿”级大平台。二是高标准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加快出台《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实施方案》,在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级市及惠州、江门、肇庆3个地级市高标准建设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打造3至4个省级重点主平台。三是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按照“城产融合、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高标准推进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效能。四是加快提升省产业园承载能力。已有园区的县(市、区)不再新设省产业园,支持开发程度较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较好的园区扩园,配套完善服务功能。
(四)聚焦制造业当家“大项目”,把制造业重大项目和工业投资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一是推动工业投资跃升。制定2023年度制造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推动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新增超1000亿元。用好普惠性制造业投资奖励,引导企业加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二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争取2023年新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现全省技改投资4500亿元。三是狠抓制造业重大项目。突出抓好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跟踪服务,对省级跟踪项目逐个制定重要节点“作战图”、实施挂图作战。落实省市县领导同志跟进服务大项目机制,各级工信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四是加强制造业招商引资。要强化“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领导干部亲自招、带头招,加强以商引商、以链引商、联合招商等模式,储备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
(五)聚焦制造业当家“大企业”,把培育优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融通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抓紧落实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充分发挥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研究制定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完善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二是培育发展根植性强的优质企业。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开展制造业领航企业评定试点,2023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遴选40家以上省级“链主”企业、200家以上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0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三是创新用好惠企服务供给。策划实施好2023年创客大赛,新认定30家以上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0家以上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免费培训新粤商人员4000人次以上。四是更好发挥金融的“源头活水”作用。力争支持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新增融资8000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融资6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超1500亿元。五是深化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广州、江门、揭阳三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高质量办好第十八届中博会和第二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六)聚焦制造业当家“大环境”,把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作为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基的重要抓手。一是建设良好法治环境。争取出台《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和《广东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办法》。健全规范工信领域行政执法工作程序,严格依法行政。二是贯彻实施“坚持制造业当家”政策文件。争取尽早印发实施“坚持制造业当家”政策文件,各地市要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三是开展“竞标争先”行动。各级工信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委工作部署,查摆工信领域的“全国第一”“全省第一”“全市第一”,借鉴好经验好打法,把一个个“第一”拿下来。四是打造制造业人才高地。实施制造业人才“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培育建设产业创新人才联盟(集聚中心),支持企业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五是确保发展安全。要强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安全生产指导,夯实民爆物品生产销售环节安全监管。要加强工业企业信息安全防范,完善企业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建设。要健全无线电安全长效机制,确保重点时段无线电用频安全。要加强对全省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的指导。
(七)聚焦讲政治强党建,把工信系统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一是筑牢政治忠诚。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聚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引领全省工信系统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突出担当作为,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加大急需紧缺高层次干部引进力度,统筹加强业务骨干实践锻炼。三是切实守纪律讲规矩。要强化对资金、项目、政策和资源等领域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建良好的亲清政商关系,扎实做好省委第三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